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新鲜 >

每日速读!致敬!山洪中的“逆行者”——山东莱芜抢险救灾采访见闻

“小心脚下!”身侧是湍急的水流,脚下是被泥沙乱石覆盖、已无法辨认的道路,耳边是记者之间充满关切的相互提醒。

7月22日0时至5时,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,最大点降雨量达364毫米。受其影响,当地大王庄镇石屋子村、朱家峪村附近发生山洪灾害,房屋被冲毁及损坏、造成人员伤亡。

通向石屋子村的道路已被损毁。新华社记者 邵鲁文 摄

7月22日14时许,记者一行到达距离石屋子村最近的一个岔路口。正在路口指挥车辆的基层干部告诉记者,岔路上行的路还能通车,但已经被救援车辆“塞满”。要抵达石屋子村,只能选择走岔路下行的路,但道路损毁严重,已不具备车辆通行能力,只能步行前往。

此时,距离石屋子村仍有近五公里。记者没有犹豫,拿着相机、摄像机、三脚架、无人机等设备,开始步行前往石屋子村。

沿着岔路下行道路没走出多远,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扭曲变形的道路围栏、起伏不平的路面,以及与路面齐平的河道水位。行至龙尾水库处,只见混着黄泥沙的大水漫过拦水坝倾泻而下,激荡出轰鸣的水声,拦水坝下游不远处的河道里,堆着几块巨石和被大水冲至此处的大树。

越往石屋子村行进,路况越差,有几处道路被完全损毁。“路没了!”面对一段完全塌方的道路,记者只能手脚并用地攀爬几块巨石绕行,这几个从山上滚落至此的庞然大物似乎在诉说着山洪的威力。

7月22日,救援人员在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石屋子村开展搜救。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

一路上,随处可见与记者同行的“逆行者”,他们是应急、消防、卫健、电力、通信、公安等部门的救援人员,头顶上还不时有运送救援物资的直升机飞过。虽分属不同部门,但大家带着同样的使命,向着同一个目的地前行。

艰难行进了大约一个小时,“石屋子·石屋人家”的路牌出现在记者面前。抵达石屋子村村口后,记者看到水泥路上水流湍急,村委会办公室内淤积着十几厘米厚的泥沙。

再往村子高处走,记者来到了石屋子村受损最严重的区域。村干部介绍,凌晨两三点钟,山洪从村北的山上裹挟着泥沙、山石倾泻而下,将六七户民宅瞬间冲毁。村党支部书记张承艾、村干部张承斌等人,自夜间就组织村民转移,天亮后又留在村内帮助救援,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与废墟间跋涉。

灾情发生后,山东第一时间成立省市区现场联合指挥部,调集救援力量650余人,在专家现场指导下,全力开展现场抢险、人员搜救、伤员救治、安全排查等工作,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481人。

由于道路损毁,新华社记者邵鲁文爬上巨石绕行。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

电力、通信、道路被损坏,给救灾增添了难度。电力、通信部门出动专业抢修队伍,使10个自然村逐步恢复供电,组织专业力量利用“三网通”无人机、卫星电话等设备抢修受损通信设施,陆续恢复受灾区域通信。交通救援方面,投入装载机、运输车等大型设备开展道路抢通工作,部分道路已恢复临时通行。

朱家峪村也在本次山洪灾害中受损严重。要进入这个海拔超过500米的山村,需沿盘山公路翻越几重大山,目前盘山公路已恢复通行。23日下午,记者抵达朱家峪村,村民已经撤离转移,多台挖掘机正在村里进行道路和河道整修。记者在已经退水的村里看到,随着道路打通,更多救援抢修队伍正在赶来。

记者在大王庄镇采访的两天,一路上,各路救援队员、基层干部、周边村民,只要相遇,都会互相询问救灾状况、提醒靠内行走注意安全、相互加油打气……自然灾害面前,人与人之间朴素的善意在这些“逆行者”中传递。

标签:

图片新闻

精彩新闻